
偶然看到很有感的一句話"站著不動,永遠是觀眾",火車一列一列的往前開,我們的腳,若不從月台離開,夢想就永遠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,反之,只要我們設定目標,下定決心,不管前方的路看來有多麼的崎崛不平、目標看來有多麼遠,都會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,走累了,就回頭看看已經走了多遠,為自己的努力鼓掌及加油
意圖是一切動力的源頭,我們的注意力在哪裡,力量就會在哪裡,遇到險阻,只要有意圖,就會有力量拿出打怪的精神,幫自己不斷的晉級,沿路獲得的經驗,不論好壞,都會如同收集到的寶物或兵器,在過關斬將的路上,多一份助力~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昨晚和老媽聊天時聊到,"同一件事,發生在不同人身上,感覺和結果必然不同",每個人的個性、成長歷程、生活背景都不同,思考模式當然也一定不同,就像把不同的人帶到同一個迷宮的路口,大家所選擇的路線、方向都會不一樣,些許的不同,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,有點類似"蝴蝶效應"的概念
常聽到在爭執的人氣噗噗地說出"真不知道你/妳到底在想什麼"...之類的話,同一件事,進入到不同人的腦袋迴路中,勢必會產生不同的激盪,我們也絕對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,但是,若換個角度來看,這也是為什麼不同人之間會激發出不同的火花,也是這個世界多采多姿的原因之一啊~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信一定很多朋友聽過"你好,我才會好;你快樂,我才會快樂"這類可以算是情緒勒索的話語,尤其常出自將大部份思想及情緒寄託在孩子身上的長輩口中,試想,背負著另一個人的好或快樂與否的重任的子女,沒有被這無形的壓力壓垮已實屬萬幸,怎麼可能真正的快樂、自在呢?
為了要讓這樣的父母安心,通常會出現幾種應對政策: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“辨識情緒從哪裡來?它們來做什麼?它們來了以後,我該怎麼辦?要把它們各自安放回去時,該放回哪裡?” 找出一長串問題的答案,是 #蔡康永 在一段專訪中,對”情商”的詮釋
情商(Emotional Intelligence,就是大家常聽到的EQ)指的是個人對情感的理解、管理和應對能力,之所以如此廣泛的被討論,是因為它在個人生活和職場關係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"逃避不確定性是所有焦慮的根源。因為不確定性可能會讓人非常痛苦,所以你的大腦會花很多時間試圖避免它,但是改變你與這種能量的關係,將賦予你力量。我們不是要嘗試去避免不確定性,因為我們做不到,相反地,我們要學會與之合作,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區別。正是你為了避免不確定性所做的事情,而非不確定性本身,導致了你大部分的情緒痛苦。"- #Julia DiGangi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社會情緒障礙的種類中,廣為人所知的是”自閉症”,在前台北市長 #柯文哲、漫畫家 #朱德庸 相繼表示他們是 #亞斯伯格症 患者(自閉症譜系障礙之一)後,大家才慢慢注意到這類的患者,再加上近日知名節目”新聞xxx”內的幾位固定來賓(其中一位的事件主角,就是亞斯伯格症患者)在各大自媒體中的相互指責,讓更多人關注到”亞斯伯格症”
首先,讓我們先對他們的特質做稍微的瞭解: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瀏覽臉書時,偶然看到一段非常真實且扎心的話,"一個人最大的災難,就是對親人暴躁,對外人和善",這種行為相當常見(尤其在東方社會)
與親人相處時,我們常常感到更自在和安全,這種安全感會使我們更容易表現出真實的情感,尤其是負面情感,因為我們"認為"既然是親人"應該"要了解並且包容我們,而不會立刻離開或拒絕我們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科技進步的這個時代,生活型態當然也跟著進步、便利許多,但似乎人人都覺得,壓力卻變多又變大,尤其是中壯年族群,更是覺得壓力山大,在每天忙得暈頭轉向之際,常會不自覺地自問:"我是誰?我在哪?" 忙碌到沒有時間或精神顧及自己的身體和感覺,在拼命分泌腎上腺素的同時,免疫力及抵抗力卻不斷下降,身體的各個部位就開始抗議,得不斷輪流地去腸胃科、皮膚科、耳鼻喉科...報到,進而還得去睡眠科、身心科...,"壓力是萬病的根源",在問題還小的時候,一定要提醒自己,適時地放鬆和排解,就像是偶爾疏通一下堵住的排水管,若是"通樂"發揮不了作用,就得找通水管的師傅,我們的負面情緒也一樣,如果發洩、忍耐...沒有用,就必須尋求療癒師(導護師)的幫忙,若一味地壓抑或忽視,放到需要動用大工程(大手術/長期治療),就必須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金錢,卻還不見得能解決問題(根治)...,到了這時候,"早知道..."和後悔就遲了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年輕時,常聽年紀較長的人說,"要懂得感恩...",那時候的我覺得,每天壓力那麼大、不如意的事那麼多,哪裡有什麼好感恩的?
殊不知,一旦開始學會看見生活中的小確幸,進而加以感恩時,慢慢會發現,生活中的小確幸好像越來越多,感恩的次數也越來越多、越來越自然,漸漸形成了一個善的循環,生活中,雖有苦,但也是有樂的,三不五時,就會看見小小的亮點,我把它們視為無形的螢火蟲,一隻又一隻,雖然小,但足以照亮我的心~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,因為接收到類似的詢問,因此想將這個問題說明及討論一下:
"情緒療癒使用線上視訊進行,效果會打折扣嗎?"
帶你走出情緒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